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灵而言。而虚灵无不同。心则并举其气禀而言。而气禀有不齐。此其谓之心则不同。而谓之明德则无不同也。譬之 镜明。
德犹言镜之光明也。指言光明则光明无不同矣。心犹言镜也。专言镜则铁之精粗有不同矣。故指明而言则可谓之同 (第 364L 页)
行。肝之理包四德。执事许之乎。盖以心谓五行之精英者。举全体而言也。谓属于火者。特以其光明者言耳。心如 镜明
水止。虚灵洞澈。万理咸具。今将曰心只有光明之理。而不能具有五常。则不几于得其半而遗其半乎。幸执事毋悭 (第 224H 页)
有限。竟厄韦布。淳气淆漓。曷不浼世。孝不终养。仁而无子。胡然而然。命之已矣。昔子有言。吾祖有址。西湖 镜明。
杰壁千仞。文献在玆。遗风足振。春风发棹。愿言同溸。绘画移境。子唱我和。云仍继绪。实藤不坠。万事冯闳。 (第 94L 页)
如何如何。
  别纸
 经明德章。其所谓明德(止)失其全矣。
然则上智以下之人。虽于未发之前。亦不能 镜明
而水止耶。(大学或问)
答。 (第 229L 页)
镜明
水止。乃圣人分上事。常人何能有此。但其未感于物。气未用事时。瞥然有此气像。然蔽固深者。亦不能有此耳。 (第 229L 页)
 养心说附注。由孟子(止)欲矣。
朱子不分孟周之异。而只言无寡之别。至叶氏则既以周子说为指心之流于欲。孟子说为人所不能无者。则流于欲者。固当寡之使无。而人所不能无者。寡之则斯已矣。然则周之无与孟之寡。地位不甚有别也。然以下语依周子意。但言寡而至无。则固浑沦无害。而今言由孟子至周子。不免语意之间微有矛盾

也。如何。
答。如此说亦无妨。非有矛盾也。
 圣可学章。静虚(止)公溥。 镜明
水止而无昏杂则静虚。天理流行而无滞碍则动直。在养心说。则明通为用而此为体。何也。对诚立则固为用。对公 (第 253L 页)
 动静条。当动当静(止)有所思量裁制。
凡寂感通复天地之妙而心之体用然也。初无分段时节。又无作为纵臾。岂是合要静而方去做静。合要动而方去做动。因人方有动静哉。于此下得当字。恐未安。喜怒哀乐未发者是静。静者。是四者之未发也。非既静了又未发。既未发了又静。所喻无凭可发云者。本意虽出于形容未发之状丁宁。然以文句观之。则似谓先于静时已有四者之物。含得伎俩。伺候欲发。而苦被此静字所遮障了。恐非性情自然之妙。而何处见得 镜明
水止底气象。无凭可发四字。不但为文字之差也。且外物之来。此心自然触感而动(止)于思量裁制。乃动后处置 (第 364H 页)
 前书随事省察条。庄敬涵养。为未发已发之工夫则欠段落。庄敬涵养。是静时敬也。省察推明。以是为本。是动时敬也。故下文四引程子之说以明之。
窃谓庄敬涵养。固静时敬。省察推明。是动时工夫。然一个工夫而所主而言之。各有立言本意。各随其指言之意而不可混并说也。此书之旨。上文分说中和段落。极其分明。又下然字而曰。未发之前。(止)不容安排。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工至云云。则其未发也。(止)无不中节矣。此是日用本领工夫云云。则是未发已发之工。皆在庄敬涵养一句。兼动静该体用而言者也。即中庸戒惧章注。常存敬畏之义。观其 镜明
水止。无不中节之语。则恐不可专以静时敬而言也。其下著至于二字而后。方说随事省察。即物推明。则正指道问 (第 225H 页)
 朱子书。与湖南诸公中和书。
程子曰。喜怒哀乐未发。更怎生求。只平日涵养便是。此书论中和一段。正用此意。所谓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发之后不容安排。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功至。而无人欲之私以乱之。则其未发也 镜明
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节矣。此是日用本领工夫。此数句义理精粹。尽有受用。平日看读。每以为中和之论十分尽 (第 338H 页)
也。○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不容安排。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功至。而无人欲之私以乱之。则其未发也。 镜明
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节矣。此是日用本领工夫。至于随事省察。即物推明。亦必以是为本。而于已发之际观之 (第 318L 页)
叹服主人深大道。古来天隐不曾言。
渡松仓津
片篷飞压天池泛。龙伯平安飓不风。莫道波浪前夜恶。秪今身在 镜明
中。
辛巳四月。作蛟龙之游。路中口占。
蚊城望见凤台东。苍翠如图指点中。多谢邻朋胜日召。长歌一曲蹑轻 (第 480H 页)
居安资深之域。则可谓能遂题扁之深意矣。
野隐斋记
平湖。即怀州治南舟车五十里海上巨屿也。其湖光山绿。 镜明
秀丽。又有橘柚梗楠材竹之美。而居民生涯物产之丰。殊不与诸岛等。早建学舍。择师教训。所谓于变之风。又不 (第 438H 页)
 语类先生曰。如何是心。如何是仁。曰心是知觉底。仁是理。先生曰。耳无有不聪。目无有不明。心无有不仁。然耳有时不聪。目有时不明。心有时不仁。问莫是心与理合而为一。曰不是合。心自是仁。又曰仁即是心。心如镜。仁便是镜之明。镜从来自明。○又曰仁者理即是心。心即是理。○问三月不违仁。曰仁与心本是一物。被私欲一隔。心便违仁去。却为二物。若私欲既无则心与仁便不相违。心犹镜。仁犹镜之明。镜本来明。被尘垢一蔽。遂不明。若尘垢一去则 镜明
矣。
  田又因金溪云所示。有一段辨驳语。而所引甚多。皆不过已踏之蹊。无用更辨。其引颜子心不违仁。而 (第 609L 页)
则柳慵窝,权苍云,李密庵,权屏谷诸先辈。或称其光明峻洁。或称其 镜明
刃断。或以笃伦无间许之。或以持心雅洁惜之。是皆出于当世知己之言。而亦足以不朽公于千古矣。顾何憾焉。配 (第 603H 页)
仁。有一事之仁。比诸水。东海之大。瓶中之小。其为水一也。鸡雏谷种。仁可观也。糖甘醋酸。仁可知也。泉源 镜明。
仁可验也。入井苍黄。牵牛觳觫。皆备吾身。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之非仁。故仁为众善之长。百行之本。 (第 480L 页)
然。又曰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不容安排。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工至而无人欲之私以乱之。则其未发也。 镜明
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矣。此是日用本领工夫。至于随事省察。即物推明。亦必以是为本。向来讲论思索。即以心 (第 92H 页)
   智海养士斋记
   养士斋会一乡士林。讲论方略记。
 记○丽水郡
   丽水政堂记
   察眉轩记
   丽水 镜明
门记
   挹清轩记
   明伦堂记
   农成斋记
   放海斋记
   钟鸣斋重修记
   援准
敞。▣▣▣▣▣▣故以是改扁。)
门路有由日往来。影形难遁俗尘埃。照得人心诚未易。聊将镜字揭扁裁。(右 镜明
门。○内三门。以郡名丽水。而取出入此门者持心如镜之明云。)
万弩何年迹已陈。镇南今日运回新。天将绝堑 …… (第 337L 页)
团荷承沆瀣。上有危楼百尺高。主翁凛若临渊戒。(右拄笏楼方池。○石筑在楼南庭。)
内扁水竹堂瞻供。外揭 镜明
阍决壅。中一迎和辟向南。阳春聊与吾民共。(右迎和门。○水竹堂前门。水竹清寒。故欲以和气济之。)
正由 (第 339H 页)
风气寒犹峭。二月群芳未吐芬。
南墙外杏树一株开花可爱。入今年始见也。因张在硕诗坛韵。赋得一截。
前水 镜明
后竹风。烟霞云霭有无中。蓦然开眼当窗景。又 …… (第 403H 页)
戛。并许村妪簇比肩。清歌才了西日暮。画角催归蜡炬燃。临行更作呼新戏。墨面壮元驱使前。径路崎岖醉脚健。 镜明
门外始盘旋。不使人知独先返。割与一场乐自专。人生实事欢娱是。视古兰亭无 (第 407H 页)
惧作喜。认嚬为笑。是犹自察之不能。奚暇察人之为乎。故欲察人之眉。先察吾之心。斯乃镜照物之法也。
丽水 镜明
门记
世间一切事。必有所由门路。至以一郡而言之。政堂之三门。即一郡门路之最大者也。此郡之得名丽水。未 …… (第 39H 页)
矣。属玆草创。凡系百度。宜从揭示上做去。以一郡门路之最大而无顾名思义之资可乎。故衍郡名而锡门号曰丽水 镜明
之门。凡我出入此门者。使身心事为。必要如镜斯明。妍媸黑白。了然莫逃。则其于成邑㨾正风俗。甚似有补矣。 (第 39H 页)
然镜虽有本体之明。而必须拂拭尘垢。无所昏翳然后。照物无差。此在归而求之。不必入 镜明
门而后得者也。
挹清轩记 (第 39H 页)
水之俱长。(吉州,甲山,三水。)昌期莫占。只旬朔之渐富。(昌城,朔州,富宁。)釰龙泉而吐气。(龙川) 镜明
月而照心。(镜城明川)楚山云多。(楚山)潼关水碧。(碧潼)而西而北。难面难书。乃者台僚荐弹。未定风浪 (第 472L 页)